劳动智慧传承工匠精神——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蔡君杰-7411威尼斯

公司新闻

劳动智慧传承工匠精神——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蔡君杰

发布时间:2021-06-21

工件或材料形变是结构件制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,特别是对于大型平台类工件,如果方法不当越修形变越大,可这“麻烦”到了蔡君杰手里却成为他钻研技术的“乐趣”。通过多年扎根生产一线的摸索,他逐渐掌握了控制切割火焰加温修复工件的“绝技”。现在只要他出手,通过简单的几点火烤,就可将工件修型到位,连公司从事几十年工作的老师傅都佩服他的这一本领。这种5点串接式火焰修型方法已纳入到北方重工的工艺标准当中,一代代的传承下去。

“眼里有活 心中有厂”

蔡君杰是北方重工结构件分厂的一名车间主任,冷作工高级技师,沈阳市技能名师。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,一直奋斗在生产一线,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人技能大师。他的创新成果遍布整个组焊车间,便捷实用的焊接臂架,安全可靠的天车走台,自行改装的电瓶车都曾为增产提效贡献过力量。他是一个眼里有活的人,在平日的工作中通过仔细观察,他发现公司天车起重吊钩防脱装置维修更换频繁,影响生产效率,为解决这个问题他经过多次试验,发明了推拉式天车防脱钩装置,并得到了市安监局专家的首肯。该项发明已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并已推广应用量化生产,不但解决了生产问题,还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。

蔡君杰通过岗位创新为企业创收近200万元。他改进的风塔筒体高精度快速曲型工艺,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一倍以上,筒体一次成型合格率100%,创收40万元;他发明的筒体内环缝反向自动焊接小车,在筒体类产品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,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制造费用50多万元;他研制的掘进机截割头组对工装,为企业节约成本20多万元;他设计的盾构机盾体外部工艺背板及环形支撑加固的组对工艺方案,解决了大直径盾体辊筒的组焊问题,每年可为北方重工盾构机组焊生产节约40万元;他带领团队设计编制的组焊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企业生产,实现生产效率提升,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0余万元。

小蔡出手 难题变“小菜”

在公司风塔项目中,塔筒成型及对接是一项关键技术,由于最大的筒体直径达8米以上,而且呈锥形结构,制造难度非常大。蔡君杰主动请缨,在辊床设备及筒体支撑托辊上下功夫,成功研究了一套集筒体合口及两筒整体对接为一体的方案,并编制了不同直径筒体辊床操作规程,提高了筒体滚圆及对口的生产效率,使得筒体成型由原来一天最多只能煨制1个,提高到1天可以煨制6个,就连国外的监理也对这项创新成果连口称赞。通过这种新技术的应用,不但提高了效率,产品尺寸精度也得到了保证。他的这项成果已经成功推广应用,工人们亲切的称之为“小蔡辊筒法则”。

“活是干出来的”这句话蔡君杰总是挂在嘴边。一次,公司新设计开发的军工光学平台产品由于结构复杂、精度高,原来是准备委托外资企业生产,可当时还是组焊班长的蔡君杰不服这个劲,他当场拍胸脯保证自己要攻关生产,还立下军令状,干不出来怎么处罚他都行!为了攻克这个难题,他和班组成员仔细分析平台结构,一个环节、一道工序的反复研究,还专门设计了组对焊接工装,并利用该工装精确定位了平台结构尺寸,解决了焊接变形的问题。通过一系列的努力,焊后尺寸交检一次性合格。这次成功制造的经验也为公司开辟军工市场奠定了基础。

他研制的各类产品工装比比皆是,有批量链板组对工装、盾构拖车焊接工装、机架尺寸定位工装等等,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打铁自身硬 排头好带兵

“一个人行,再行也不行;一群人行,不行也行”蔡君杰经常拿这句话告诫自己。有一段时间,公司的下料件产量不足,他带着班组仅有的12人冲在了生产最前线,吃住几乎都在车间里,成为了公司产品转型的排头兵,承担起结构件产品和辅机产品组对、焊接的任务。经过他的带动和努力,班组实现月产200多吨,全年2000多吨的生产奇迹。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,他没有放松对产品质量的要求,从提高班组成员技能水平入手,带队到行业先进企业进行观摩学习,并在班组内部开展技能比拼活动,通过多年的努力,打造出了一只过硬的结构件制造队伍。

在提高自身实际操作水平的同时,蔡君杰不忘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。至今已经带出3名高级技师和8名技师的徒弟,他的技艺在行业内毫无保留的分享,为整个冷作工工种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他说:“我入厂的时候,师父就是这么手把手教我的。我师父是大国工匠,我希望我的徒弟能把更好的制造技艺传承下去,更重要的是把我们这个百年老厂的长子情怀和工匠精神传承下去。”


网站地图